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若存在以下情形可能被认定无效。一是协议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例如,约定逃避法定义务的财产分割方式,像为逃避债务而将全部财产转移给一方的条款,这种约定因违反法律规定而无效。二是协议存在欺诈、胁迫情形。若一方在签订离婚协议时,故意隐瞒重要财产信息或通过威胁手段迫使另一方签订不公平的财产分割条款,受欺诈、胁迫方有权请求法院撤销该条款。比如,一方虚构债务,让另一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承担债务的财产分割协议,该协议可被撤销。三是协议内容违背公序良俗。如约定限制一方基本人身权利的财产分割条款,像约定一方离婚后不得再婚,否则将失去所有财产,此类条款因违背公序良俗而无效。此外,若协议的签订并非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如一方存在重大误解,对财产状况认识错误而签订协议,也可能导致协议部分或全部无效。
案例:小王和小李签订离婚协议,约定夫妻共同房产归小王所有,小李净身出户。后来小李发现小王在签订协议前,故意隐瞒了一笔价值 50 万元的股票资产。小李认为自己受到欺诈,向法院起诉请求撤销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法院经审理,认定小王存在隐瞒财产的欺诈行为,判决撤销该财产分割条款,并对夫妻共同财产重新进行分割。
法律分析:法律对离婚协议中财产分割条款的效力审查,旨在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公平性和真实性。通过规定无效情形,防止一方利用离婚协议损害另一方合法权益,维护婚姻关系中的公平正义和当事人的真实意愿表达。
律师建议:在签订离婚协议时,双方要认真阅读协议条款,确保内容真实、合法、公平。若对某些条款存在疑问,可咨询专业律师。签订协议过程中,保持谨慎和理性,避免受到欺诈、胁迫。若发现协议存在可能无效的情形,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如对方隐瞒财产的证据、胁迫行为的证据等,在规定时效内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或变更协议条款,维护自身合法财产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