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充分证据证明存在家暴行为,调解无效的情况下,法院通常会判决准予离婚。但并非只要起诉家暴离婚,法院就必然判离,还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案例:林女士与李先生结婚多年,李先生脾气暴躁,经常因琐事对林女士拳脚相加。林女士不堪忍受,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称李先生长期家暴,并提交了多次报警记录,医院的诊断证明,证明其身上多处受伤是因李先生殴打所致,还有邻居的证人证言,证实曾听到两人争吵及林女士的呼救声。李先生虽承认偶尔有争吵,但否认存在家暴行为,坚称夫妻感情未破裂,不同意离婚。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规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其中,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是认定感情破裂准予离婚的法定情形之一。在此案例中,林女士提交的报警记录、医院诊断证明以及证人证言等,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能够证明李先生存在家暴行为。李先生虽否认,但未提供有力反驳证据。在此情形下,法院若调解无效,大概率会判决准予离婚。不过,如果林女士证据不足,比如仅有自己陈述,缺乏其他有力佐证,法院则可能因无法认定家暴事实,而不判决离婚。
律师建议:遭遇家暴时,一定要及时收集和保留证据。报警是关键一步,警方的出警记录、询问笔录等是重要证据。同时,尽快前往医院就诊,保留好诊断证明、病历等资料,证明受伤情况及与家暴的关联性。若有条件,可在家中隐蔽位置安装摄像头,拍摄到家暴发生过程,但要注意不得侵犯他人隐私。另外,还可寻求邻居、居委会、妇联等组织的帮助,他们的证人证言或调解记录也可作为证据。在起诉离婚前,咨询专业律师,梳理证据,制定合理诉讼策略,提高离婚诉讼的成功率。